2018/05/17
如今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需求与日俱增,促生了定制家居行业。家居企业也随着这股定制风进行产业结构升级,纷纷推出一系列的吸金战略,在市场上可谓是一场盛宴。但在这狂欢的背后,存在了许多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:“大家居”战略是否真的落实到位了?明星代言真的会立竿见影吗?到底该不该上市呢?这些都是各大家居企业冷静下来后应该思考的问题。
“大家居”不应只是概念,而要落实到位
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,体验、效率成为消费者在装修过程中的关注点。随着消费者对“一站式服务”的需求与日俱增,“大家居”这个概念应运而生。
近几年,各大品牌纷纷着手布局“大家居”战略,“大家居”成了定制行业的一次集体高潮。站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角度,“大家居”的兴起不无道理。但是回到现实,要想真正将“大家居”落到实处却并非易事,它要求企业具备较高的资源整合能力和跨品类经营能力。
目前市场上所谓的“大家居”,大部分只停留在扩充品类、由单品定制转向全屋定制的层面。但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,产品品类的丰富程度只是一个方面,更重要的还在于产品质量和服务体验。
当前市场上,打着“大家居”的旗号,但是不同品类之间相互割裂的情况依然存在。如何在品类扩充的基础上,为消费者提供“一站式服务”的体验,是“大家居”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“大家居”的风还在继续吹,定制行业已然处在风口,但对企业而言,不要一味地追风,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和路径,才是理智的选择。
明星代言固然好,但不要忘了初心
在机场、高铁站或者公交车的车身上,你肯定见过代言定制品牌的明星身影。从气质女神到流量小花,明星几乎都是活跃在一线的大牌明星。找大牌明星代言已经成为家居行业非常普遍的营销手段。
不可否认,借助明星效应,企业可以快速增加曝光度,提升品牌形象,同时吸引更多的新生代用户群,使之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。当然了,这是最理想的状态。
品牌所聘请的这些明星身价都不菲。据了解,明星代言费少则几十万,多则上千万,而且几十万一般只能买明星的“肖像权”,明星参加活动或拍摄广告都需要额外收费。
巨额的营销投入成为产品的成本,最后还是落在了消费者身上。对于消费频次较低的定制家居产品而言,消费者更加注重的是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,未必愿意承担这部分没有任何实质帮助的成本。
如此巨额成本的投入,对企业产品的销量并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,明星代言对企业品牌提升方面的效果也有待验证。对于本身就缺乏清晰辨认品牌定位能力的消费者来说,如果代言的明星与品牌理念、形象不契合,反而会模糊他们对于品牌的定位。
从品牌塑造和曝光的角度出发,找明星代言确实是企业做品牌传播的一种方法,但是归根究底,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才是消费者最关心的。
上市是把双刃剑,家居企业需谨慎
不可否认,资本力量对近几年异军突起的定制行业来说,有极大的诱惑。上市,意味着融资渠道的畅通、品牌形象的升级,也意味着竞争筹码的增加。但是,当行业都在为定制企业上市欢呼、企业都抢着上市的时候,我们也应该冷静地看待“上市”这件事。
上市就意味着发展前景大好吗?未必,上市其实是一把“双刃剑”,就看企业能不能用好。首先,企业要抵挡得住资本的诱惑,将募集的资金用于推动“实业”发展,而不是沉迷于“泡沫式”的资本炒作。家居行业并不是没有在这方面栽了跟斗的先例。如何有效地分配募集到的大量资金,这是对上市企业的第一个考验。
此外,上市之后公司所有的投资账目、运营情况、盈亏状况都必须公开,稍不注意一点负面信息就会影响公司股价,企业必须要有能力承受因为失去隐秘性而产生的压力。当然,资本市场本身存在的风险也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。
尽管如此,资本力量还是让不少仍未上市的定制企业心向往之,资本力量的魅力已经不言自明。但是,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是否需要借助资本力量,企业自身是否有能力接受资本市场的考验,都是定制企业决定是否上市前需要思考的事情。
而对企业来说,登陆资本市场也只是第一步。最关键的是,家居企业能否在资本的加持下,提高生产效率;能否激发企业创新能力,助力产品研发;能否管理好品牌形象,推动品牌升级。
机遇与挑战并存,家居企业在定制行业中看到无限商机,纷纷抢占定制市场。但机遇有多大,挑战就有多大,企业花尽心思推行“大家居”理念、花重金请明星代言,最终目的是想要消费者买单。但从现在看来,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,这说明在这些方面家居企业还有很多需要改善升级的地方。另外,是否要成为上市公司,获得更多的活动资本,家居企业还需要从实际出发,切勿盲目跟风。